在地震災害頻發的日本,“地震再大,學校也不能倒”早已成為社會共識,學校、體育館等公共建筑物的抗震標準最為嚴苛
幾天前,日本九州地區熊本縣發生連環強震,造成數千棟建筑不同程度受損,其中包括被認定為“半倒塌”的熊本縣宇土市政府大樓。眾所周知的是,日本的學校、醫院、政府大樓等公共設施,都是按最嚴苛的抗震標準建造的。那么,為何宇土市的其他公共建筑平安無事,唯獨政府大樓沒有經受住地震考驗呢?
宇土市政府官網給出了答案——原來該大樓是一棟建于1965年的高齡房,早在10多年前的抗震性檢查中,就被警告“很有可能在烈度6以上的地震中受損”。當地政府一直考慮重建政府大樓,但由于財政資金緊張,只能優先用于加固老舊學校,政府大樓至今沒來得及加固。這次地震中,當地的學校皆安然無恙。
在地震災害頻發的日本,“地震再大,學校也不能倒”早已成為社會共識。在地震后,學校、體育館等公共設施能發揮避難所功能,因此這些公共建筑物的抗震標準最為嚴苛。記者曾去新華社東京分社附近一家小學參觀,發現校舍外墻都加蓋了三角形抗震加固體,厚墻體,粗鋼筋,令人印象極深。這家學校的老師說,學生肩負國家未來,學校是他們學習、活動的場所,保障學校安全是頭等大事。
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日本政府更是專門推出“校舍加固計劃”,對全國中小學進行抗震性排查,對發現安全隱患的校舍進行加固。“校舍加固計劃”是一項長期政策,并獲得中央財政大力支持。僅2015財年,日本文部科學省就劃撥了約3450億日元(約合204億元人民幣)專項資金。幾年前,日本民主黨上臺后大砍各項政府預算,一度試圖削減“校舍加固計劃”資金,終因輿論反彈作罷。
日本近幾年經濟低迷,地方政府財政捉襟見肘,“校舍加固計劃”成為沉重負擔。但即使財政再緊張,各地也會優先保證學校安全。像宇土市這樣,將財政資金優先用于加固學校,在日本很普遍。今年記者赴“3·11”地震重災區巖手縣陸前高田市采訪時發現,當地學校早已翻修完畢,但市政府仍在臨時板房辦公。
經過20多年的努力,“校舍加固計劃”已步入收官階段。去年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日本全國公立學校的抗震達標率已達95.1%,私立學校達83.5%。2020年前,日本將徹底消滅不達標校舍。一名文部科學省工作人員向記者證實,“在抗震加固項目的預算緩急定奪上,各地政府都很自覺,不必教育主管部門三令五申。”
自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日本發生了多次強震,但從未出現校舍倒塌悲劇。即使2011年發生在東日本的9.3級“3·11”特大地震中,也無一學生因校舍倒塌遇難。日本在防震減災方面的一些理念和做法,常常被其他國家奉為借鑒經驗。
不過,即便日本在防震減災尤其確保校舍安全方面已做得很好,日本媒體仍充滿危機感。《朝日新聞》《讀賣新聞》等主流媒體,經常對“校舍加固計劃”執行進度展開深度調查,并在頭版頭條刊發報道,揭批問題,鞭笞政府,警醒輿論。
被問及日本社會為何如此“執著”于“校舍加固計劃”時,文部科學省工作人員對記者說:“大地震何時發生難料,一定要將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