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城市建設過程中的規劃不公開、欠論證,以及“一任以市長一張藍圖”等現象,影響的是一個城市整體性的穩定感和對高質量建筑的心理需求,其負面影響其實遠大于某個單一建筑的“偷工減料”。
4日,浙江奉化一幢只有20年歷史的居民樓如麻將般突然倒塌。而同時引起注意的,是上世紀80年代后,我國各地城市化建設提速,大批樓房密集建成。如今,許多樓房建筑年齡已經陸續達到20年、30年。有人擔憂,一些城市良莠不齊的建筑進入“質量報復周期”。
一如專家所言,改革開放后,為了民眾住的問題,很多地方確實建造了一批快餐式的房子。由于規范標準體系滯后、技術和資金上不足等原因,這些建筑在質量上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安全隱患。這或是當前一些“80后、90后”建筑安全問題多發的一個重要歷史背景。隨著城市化的推進,這些“老”房子一部分已經被更替,但對于那些仍保留的房子來說,如何延續它們的使用價值,確保居民的住房安全,顯然不能完全等待靠新房去替換,諸如推行“強制驗樓計劃”等保護措施,當盡快提上議事日程。
然而,“80、90后”等房屋的安全問題必須引起重視,目前正在建設中的房屋安全是否達標,恐怕也當予以即時化的關注。現實中,新建住房的質量問題也不少見,諸如“樓脆脆”、“樓歪歪”等就是典型代表。與上世紀末的快餐建筑相比,目前相關建筑標準與施工技術都有了明顯提升,但一個共性問題并沒有多大改觀,甚至可能進一步加劇,那就是建筑的速度問題。并非說,城市的變遷越快,建筑質量就一定越差,而是說在快速推進的城市化過程中,建筑的速度與質量之間如何確保平衡,必須加以重視。
審視我們當前的房屋質量,顯然不僅要解決一些存量房屋的安全問題,更要有長遠之計——如何打造我們的“百年建筑”。應該說,單從建筑技術與標準來看,這并不難,關鍵還是監管水平與質量的問題。一些問題建筑,多有招標亂象、監理不規范、建筑商資質不均等身影,都與監管不到位有重要關系。就此而言,相關部門如何提升監管質量,杜絕建筑行業中的貓膩與虛假泡沫,已然是重要考驗。
除此之外,城市發展規劃上的科學與穩定性,也與房屋質量有著不可忽視的潛在關聯。不難理解的是,如果一個地區和城市的規劃往往是“朝定夕改”,無疑將影響到建筑方乃至監管方的“責任心理”,因為如果“百年建筑”在現實中無存在的可能,誰還會有動力去努力打造“百年建筑”?可以說,目前城市建設過程中的規劃不公開、欠論證,以及“一任以市長一張藍圖”等現象,影響的是一個城市整體性的穩定感和對高質量建筑的心理需求,其負面影響其實遠大于某個單一建筑的“偷工減料”,而是助長了“快餐建筑”的大氛圍。
鑒于歷史與現實的雙重原因,當前之于建筑安全的問題,歷史與未來兩個角度都需要兼顧,甚至主要考量要放在未來之上。因為,隨著城市化的繼續推進,一部分“老房子”終將被更替,所以我們面對的更大的問題是,如何不重蹈“快餐建筑”的覆轍,我們正在成形的建筑,如何能夠真正承受“百年建筑”的期待?它事關安全,更攸關整個城市發展的質量與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