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建筑如人,會‘咳嗽’也會‘生病’,這時我們就可以顯身手了......”11月7日,為期兩天的第八屆建構物改造與病害處理學術研討會在廣州舉行。在這一行業盛會上,與會代表圍繞建筑物移位、糾傾、增層、改造加固、災損處理、托換等技術展開廣泛的探討與交流。
延長壽命等于節約資源
由于人為和自然災害的影響,常常致使各類建構物有不同程度的損傷。據粗略統計,我國建構物設計壽命為50—70年,而目前平均壽命僅為30年左右,許多建構物由于各種原因被破壞和拆除。對此,廣東省土木建筑學會理事長陳之泉呼吁,“我們的城市建設速度請不要那么‘快’,而要可持續發展。”他表示,建筑物的使用壽命延長1倍資源就相應地節約1倍。
此外,隨著生產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進步,對已有的工業與民用建構物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如既有建筑增層改造、移位、建筑改造擴建和加固等工程正在逐年增加。因此,當別的行業把目光聚焦在新建工程上時,建構物改造與病害處理行業則專注在既有建構物的改造加固和病害處理工程領域。作為該行業的學科帶頭人,中國老教授協會土木建筑(含建筑物改造與病害處理)專業委員會顧問、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唐業清對記者感慨說,“這是保護社會財富、保護人民生命財產、減災救災的一項具有無限前途的事業。”
向住房要面積
您是不是還在為“房子太小”,“客廳不夠大”而煩惱?不用愁,通過對建筑物的改造可以解決這個煩憂。據唐業清教授介紹,利用目前成熟的改造技術,完全可以把房子變大,客廳變寬。早在1983年,他就提出了“向空中要住房,向舊房要面積”的觀點。他提倡對既有建筑不要一拆了之。
唐業清教授說,經過近20年的發展,這個行業已經突飛猛進。舊建筑的增層、糾傾技術已經非常成熟,成本也在不斷下降。拿房屋糾傾來說,成本只需新建的25%。更令人稱奇的是,房子居然也可以“搬家”,搬家成本是興建的25~40%。
在許多10、20年的舊居民小區,由于沒有地下停車庫,停車難成為業主和小區物業最棘手的問題。中國房屋增層改造研究會秘書長、北京交通大學隧道與巖土工程研究所博士后崔江余大膽提出一個解決方案:在小區下面建設地下車庫。崔江余表示,從技術層面上來說,舊樓房完全可以向“下”向“兩邊”發展。
當地鐵遇上房子
在許多大中城市,地下空間開發越來越受到重視,地鐵建設已蓬勃發展。據統計,目前我國已有10多個城市正在建設,40多個城市在籌建或規劃中。
隨著城市建設的加快,一方面建筑物不斷增多,各大城市建筑群、商業區、居民區已建成,另一方面修建地鐵須選擇通過人流較大、較集中的區域。因此,地鐵必須穿越居民區、商業區與大型商場、寫字樓,地下穿越與連接是當今修建地鐵的特點。
因此,建筑物的托換、立交橋的托換及對影響區域建筑物、構筑物的基礎加固、結構加固等技術在地鐵工程建設中得到運用。據廣州市勝特建筑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如軍介紹,目前地鐵托換技術在地鐵工程施工中還處在探索與應用階段,隨著地鐵工程托換施工的增多、技術不斷的進步、托換技術將會進一步成熟和發展。據悉,中國標準化協會在今年7月批準的《建筑物托換技術規程》正在編寫中,預計明年5月完成,該規程的頒布和使用將進一步推動地鐵工程托換技術的發展。
本次會議由中國老教授協會土木建筑(含建筑物改造與病害處理)專業委員會主辦,廣州市勝特建筑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廣州市臺實防水補強有限公司等7家單位承辦。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廣東省土木建筑學會、廣東省建筑業協會和廣東省公路協會的相關領導出席了會議。